工坊基本情况
工坊名称 |
思政名师工作室 |
||||||||
申报类型 |
优秀思政课教师 |
成立时间 |
2018.09 |
||||||
工坊面积(m2) |
40 |
工坊设备值 |
20万 |
||||||
工坊领衔人 |
|||||||||
姓 名 |
顾伟黎/刘海滨 |
性 别 |
女/男 |
出生年月 |
1975.02/1978.01 |
||||
学 历 |
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 |
学 位 |
硕士/硕士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教授 |
||||
行政职务 |
无/马院院长 |
手 机 |
职业资格证书 |
高校教师/高校教师 |
|||||
主讲课程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 |
联系电话 |
电子信箱 |
792259304@qq.com |
|||||
领衔人主要工作经历 |
顾伟黎,199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思政教育专业,1996年8月就职于无锡广播电视大学锡山分校,思政课教师,2002年任教于555000jcjc线路检测。555000jcjc线路检测教学名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刘海滨,200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思政教育专业,2002年任教于555000jcjc线路检测,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校共青团“青智库”导师 |
||||||||
领衔人代表性成果 |
2019年获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2017年江苏省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一等奖;2019年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020年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江苏省微课比赛二等奖。 专著《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核心论文《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策略》《微信平台新媒体在高职食品专业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力研究》、《关于“高职精神”的几点思考》、《以科学发展观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发展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论析》,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教育研究类)三等奖 |
工坊建设成效
(一)目标定位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工作室职责及各项规划有序推进工作室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和指导作用,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育人质量、彰显教学活力为重点,不断增强团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力争把我院思政课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江苏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优秀教学团队,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标。
(二)运行管理
工坊由江苏省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海滨教授和2019年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顾伟黎教授领衔,主要成员为我校思政课教科研带头人和青年教学骨干,和无锡市委宣讲团部分成员。团队成员中,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江苏省高校共青团“青智库”导师1名,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无锡市委宣讲团成员2名,无锡团市委青年讲师团成员2名,“理响无锡”市级宣讲团成员4人,高级职称5人,达到50%,硕士及以上学位100%,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名师工作室建设纳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规划,作为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工作室有三年建设规划,定位合理,措施有力,目标明确,考核有效。
(三)保障机制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马院和思政课建设,为思政课教师在激励评价、职称评审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绿色通道。2022年我校马院成功入选江苏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名师工坊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马院将工作室(名师工坊)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制度建全、考核到位。
效能发挥:
工作室致力于建设集教学、科研、培训交流、理论宣讲等职能于一体的思政课教师合作共同体,通过内培外引,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聘请全国重点马院、江苏示范马院知名教授担任 “特聘教授”,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助力于我院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各方面有较大提升。近三年工坊指导马院青年教师获省级教学比赛奖项3项,市级奖项6项,在校级教学竞赛中更是成绩突出,获得肯定。科研立项省级社科项目1项,省高校哲社课题5项,校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2本、教材1本,发表论文20余篇,核心期刊8篇。
(四)优势特色
1、教学科研相互补益: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的理念,教学科研双轮驱动,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实现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相互补益,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理论宣讲有声有色
近年来工作室成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带领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校内外的理论宣讲事业,年均宣讲场次50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无锡市委讲师团等协作共建,先后拍摄“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微课”、“党的集中教育系列微课”等,通过网络扩大宣讲辐射面和影响力。多次与无锡市委讲师团联合开展全市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
3、示范效应初步显现
近年来我们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智库作用,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及课题研究,向区政府部门提交咨询报告 4 份,得到政府的肯定。与无锡市委讲师团、惠山区委宣传部开展党建共建,指导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惠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思政课创新研究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互促共进。